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游戏 > 飞行射击 > 正文
重装步兵(帝国时代3重装步兵) 飞行射击

重装步兵(帝国时代3重装步兵)

1年前 (2023-12-12) 类别:飞行射击

  • 发布日期:2025-04-20 11:39:49
  • 所属类别:飞行射击
  • 下载人数:46
  • 版本:
  • 大小:

立即下载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重装步兵(帝国时代3重装步兵)介绍

  大唐盛世一直为人所称赞重装步兵,至今回顾这段历史仍不免令人神往沉醉其中,而能开创如此盛世除重装步兵了大唐王朝正确的政治策略等原因外,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实乃盛世重要保障之一。众所周知,在古代战场,骑兵向来是战争的主导力量,而唐王朝统一中原后,所面对的是以迅猛骑兵著称的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尽管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创,唐高祖即着手马政,大唐骑兵较之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突厥、回纥等马背上的民族相比,还是逊色一筹。那么以步兵为主力的唐朝军队,是如何能平定四方,挫败草原民族的骠骑呢?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唐朝重装步兵的武器——唐陌刀。

重装步兵(帝国时代3重装步兵)

  

  一、唐陌刀的来源及其形制变化

  

  唐朝在统一后主要面对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草原民族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他们为了取胜,都组建由精骑充当主力的强大骑兵军团,来去如风,迅猛剽悍,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和军事打击的突然性。诸胡中战斗力最强的回纥军就是典型。杜甫名作《北征》用“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来描述他们杀气腾腾的气势,又用“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羽疾”来形容这种军队的特点。由于敌骑攻势凌厉,行动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唐朝军队往往会有许多遭遇战,如无良将精兵,则往往覆军败将。唐朝与契丹、吐蕃大战,吃了不少亏。而唐陌刀即是在这种战争背景下逐渐流行开来的。要了解唐陌刀,就要追溯其来源和演变,每种兵器的定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必定以某一形态为蓝本,然后在不断的发展和实战考验中最终成型。

  

  首先《唐六典》卷十六陌刀条注:“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陌刀与古斩马剑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它胚胎于古之斩马剑,但又与斩马剑有差别。斩马剑又名断马剑,始于西汉。《汉书》卷六七《朱云传》:“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师古曰:尚方,少府属官,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言剑利可以斩马也”,《后汉书》卷九《南匈奴传》记载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 又分赐南匈奴左谷都侯、右谷蠡王。唐史载,陌刀双刃、狭长,锋利无伦,而汉斩马剑也是双刃、狭长,锋利可以斩马,二者在这三点上相似。两种兵器的斩杀对象相同,斩马剑始造时用于刑白马会盟等,其斩杀对象是马,陌刀也主要针对骑兵。刀的形制、功用相同,说明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之差别有三,一则陌刀在发展中还糅合了其他兵器的特点重装步兵;二则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因而更锋利;三则只是取法于剑的形制,实际仍是一种特殊的刀,因而不再称剑而名曰陌刀。虽说汉斩马剑赐南匈奴也含有军事目的,但由于这种剑的铸造工艺复杂,须两侧锻成利刃、中间厚背,而当时冶炼技术相对落后,故整个汉代基本只停留在宫廷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阶段而未曾用于军事目的。在斩马剑停留于宫廷时,汉军中已流行环首大刀,而唐朝的唐陌刀则正式大量装备于部队。由此可见,唐陌刀乃取胚胎于汉之斩马剑,然二者又有很大差别。其次,唐陌刀是经过了汉、三国两晋、六朝及隋唐交替之际的历史发展而最终定型的。在汉代,短刀、服刀称为拍髀。拍髀在汉代又叫露拍,露拍即六朝文献中的露陌刀.由于“髀”“拍”在古音上因为形似和音近的缘由传至后世变成了“陌,则三国两晋之露陌刀无疑由汉之拍髀、露拍演变而来。

  

  

  晋末及六朝由于北方为游牧民族入侵,而其又以骑兵为主,中原普通的刀剑等兵器无法阻挡骑兵,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出现了对付骑兵的长刀,以补步兵之不足。所以长兵器逐渐得到长足发展,而这其中如露陌刀等兵器越造越长。

  《通典》卷一一五载,晋末卢循、徐道覆的农民军有几千人“厚甲长刀”充当前锋。也有不少善使长刀的将领,如刘裕、王敬则。并且也有史料表明在隋末也有此种又长又大的刀。这种长刀直到唐朝统一后才最终定型为唐陌刀。唐之陌刀长达一丈,从唐朝壁画中可看见,佩戴唐陌刀的武士身上,陌刀虽仅以刀刃悬于腰间,但仍比同时佩戴的其他刀长出一截,加上刀柄其长度的确要有8、9尺,这也是为了抵御骑兵冲击力所必需的。另外唐陌刀为双刃,中间背厚,刀尖锋利,追击或砍杀敌人时“白刃霜飞,红血星流”,普通长刀只是一刃,可见唐陌刀实乃刀中异制。由于要抵御骑兵的冲击力,还要能“斩马”,那么对于刀的韧性要求就非常高,刀刃采用特级弹簧钢,保证耐砍不变型,装俱为中碳钢,也就是采用了包钢的锻造技艺,因此唐陌刀的造价成本还是很高的。

  

  二、唐陌刀的实战作用和管理

  《唐六典》卷十六曰:“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仪刀,羽仪所执;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可见真正上战场的是后两种,而要对付高头大马的骑兵则靠陌刀、长枪等长兵器,陌刀是步兵主战兵器之一,虽然另有枪、矛,但威力远不及陌刀。陌刀在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时刻能短时间内杀伤大量敌人,镇慑敌人,振奋士气,从而扭转战局。

  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绞杀敌军正面有生力量(敌军往往在陌刀重步兵的绞杀下人马俱碎),为先锋步兵集团冲阵的主要力量,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唐作战的主要特色。唐陌刀的使用者首推唐名将李嗣业,“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统帅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名将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由于陌刀砍杀效果好,常令敌人“气慑”,故又被用来攻城、守城。实战中更不乏显例。安史之乱中,张巡守睢阳、张兴守饶阳都组织了陌刀手或亲自持刀痛杀叛军。《新唐书》卷一九三《张兴传》载,“兴为饶阳裨将,举陌刀重五十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此可见当日中原血战中陌刀大显神威的生动情景。

  

  两京及北都太原贮有大量陌刀,诸军镇甲仗库也有不少。盛唐时河北列郡的甲仗库(如设在贝州的“清河北库”),中唐的汴州、河阴转运院及襄阳等交通要冲都甲仗如山。中唐以来,不时以陌刀分赐诸军。陌刀在御敌平叛讨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对陌刀控制很严。后管束放松,遂渐渐流入民间。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九月,乃下令诸军坊客院不许置弓箭长刀,如有则令纳官。

  三、唐陌刀的演变与消亡

  由于唐朝陪葬品中不许置唐陌刀,所以唐陌刀传至后世很少。如今仅能从两《唐书》及北宋《武经总要》等史料点滴间窥得唐陌刀的雄浑气势。到五代十国时期,陌刀队的事例便记载的很少了。宋朝统一中原以后,由于居于守势且国力远不及唐,不能与敌国争胜于草原大漠,守土、守城比旷野大战更重要,攻守城池之具获得大力发展,陌刀则嫌其太长而改得短小精致,便于使用。同时,火器、舟车之具纷纷涌现,掩盖了陌刀的光辉。虽然宋修《武经总要》不少地方提到它,但实际上是援引唐代载籍,讲述的是唐之遗法而非宋制。同时大量新式的长矛、长刀、斧钺出现,神臂弩诞生并武装了宋军,豪壮的陌刀成为奢侈的战争器材,宋朝战争的主要方向是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了对付契丹、党项等族的骑兵,长矛、斧钺开始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斧钺的大量装备从《武经总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证,斧钺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比陌刀要简单,对付骑兵同样有效,岳家军用“麻扎刀”“捉刀”“长柯斧”大破金军“连环马”,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而在日本的传统刀具武器中,反而可以看到一丝大唐陌刀的遗风,如承袭唐刀而来的日本武士刀,虽大多为模仿横刀所作,但其中也有名为野太刀的长刀,有的更长达五尺。日本刀采用的锻造方式也与唐陌刀的包钢法类似,因此日本刀耐砍不易折断,且锋利异常,但同样造价不菲。其外日本传统武器中,大枪可能为唐陌刀的一个直接继承者,刀长通常150厘米,接柄后长度约三米。

  

  总之,唐陌刀作为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为大唐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战争性质的变化以及其昂贵的制作成本使得其最终在冷兵器舞台上退出了第一线,渐渐消融和演变为其他形制的兵器了。

  → 欢迎对刀剑等冷兵器感兴趣的朋友加龙泉宝剑师傅私人微信:15857860836

  →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识的朋友,关注微信冷兵器自媒体公众号:龙泉宝剑(ID:longquanbj)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皮努努下载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fxsj/zzbbdga.html